搜索,用户注册与阅读记录,书架等功能重新开放 |
百度搜索新暖才文学网,即可找到我们,网址为拼音缩写https://www.xncwxw3.com
(前面加https,http可能无法访问),
即将改版,更多精彩小说请点击"首页-分类-其他小说"
书架功能已恢复,可注册登录账号
“于闲先生,抱歉,因为版面有些问题,您的论文改到下月发表了。”
这是于闲收到的第二个类似回复。
前一个类似回复来自檀香大学学报编辑部。
他们已经发函表示收下于闲的论文,本该7月发表,突然改到8月份,可想而知是谁的手笔。
除了于闲发现高完整度奇翼龙化石的《古生物研究》以及三篇上旬发布的论文,另外两篇都被吴千山暗中卡下来了。
古生物圈子不算大,以吴千山的地位,影响力绝对不仅及于檀香大学自己的期刊,于闲不太确定还有什么期刊要卖他面子。
昨天和文致远聊过,吴千山的意思很明显。
于闲可以和他的研究室联手发表关于奇翼龙化石的后续成果,也可以努力去考研,加入他的研究室。
不管哪样,于闲都得浪费大量时间,混一个寄人篱下的结果。
编辑部把于闲的论文往后押,而吴千山能看到那两篇未发表的论文。
原稿和编辑部的函件在于闲手上,吴千山不会去直接抄袭。
延后的这一个月时间,他绝对可以“参考”于闲的论文,并且拿着奇翼龙化石检测,和团队率先编纂新的文章发表。
到时于闲反倒慢了他们一步,论文意义大幅下降。
“真滴恶心...”
现阶段于闲可以选择撤回那两篇期刊,放弃在檀香大学学报和另一个期刊上的发表。
这样一来又得去别的期刊投稿,去别的地方走审稿、发表流程,耗时只会更久。
比如《古生物研究》前后隔了两个月才刊登出于闲的文章,就核心期刊严谨性来说已经算快的。
那时候吴千山团队的论文早发表了,紧跟着于闲的第一篇文章之后,称得上前沿成果。
拿起手机,于闲联络了文致远。
“文教授,我想把檀香大学学报暂收的论文撤回来。”
“这...于闲同学,你要想清楚啊。”
文致远帮不上忙,内心的学术良知偏向于闲,“撤回后发表更慢。”
“没关系,我不想在檀香大学发布了。”
“可以,我会帮忙操作的。”
另外,于闲还打听了同样延迟发表的另一个期刊,果然和吴千山有关联。
不仅是南方院校和研究机构,吴千山在天仪国北方也有相当广的学术人脉,文致远再怎么心疼,也不看好于闲去死磕。
“不劳文教授费心,我自己会想办法的。”
话题顿了顿,于闲再次单刀直入,“文教授,吴千山那家伙是不是在紧锣密鼓抄我的论文?”
“这...”
电话里头有所迟疑,文致远终究叹了口气。
“吴教授学养深厚,肯定不会干抄论文或者洗稿的低端事情,但多多少少会...对于闲同学的一些内容进行升华修正...”
“好一个升华修正!”
曾经于闲听过一些传言,编辑部审稿的老师大多有大学教师背景,有时会刻意拒绝投稿者的论文,转而交给自己学生当成课题做。
那时高端学术圈子对于闲太过遥远,想不到毕业之后没两个月就碰到了这么糟糕的一面。
文致远本着自己的良心透露了少许消息,吴千山那边已经组织团队紧锣密鼓研究奇翼龙化石。
檀香大学学报原本是一月发一刊,为了追赶学术前沿,7月下旬会增刊一期特别版,把吴千山的成果发表出去。
因此于闲想走常规期刊,流程绝对落后一到二个月。
“谢谢文教授。”
事情一码归一码,对于文致远,于闲还是得表示感谢。
从在香河学院毕业成果考核到今天,文致远一直提供的帮助。
尽管于闲和檀香大学古生物学院闹得很不愉快,也不能怪他。
当前时间,7月6日。
于闲拖着行李箱走在檀香大学校园中。
在去莲池山脉之前,于闲的计划是后续在檀香大学住一阵子,文致远也希望和化石发现者共同研究,并安排了住处。
哪知突然好突然蹦出个吴千山横插一脚,于闲不想再在这所学校里待了。
计划渐渐在于闲心中成形,吴千山既然想横刀掠夺他人的学术成果,就让他们白忙活一场。
按下拨号键,十来秒后,电话被接听。
“于闲?”
“白墨啊,你那边有没有杂志社、报社相关的门道?要正经的报社,别是花花公子那样。”
“有啊。”白墨很快想到于闲的学者伪装,“不过...你想发论文,最好发专业点的地方去,六绝户这边的报社顶多是文娱社科板块,没啥学术地位的。”
“不需要,只要是正规刊物就行,报纸都行啊。”
“这么随便的吗?不利于你刷学术成果吧。”
学术圈子有一种说法叫“黑刊”,意思是没什么涵养,给钱就能发表的刊物,也叫“负面期刊”。
普通本科生还好,如果是研究生级别,在负面期刊发表论文不会得到履历加分,反而会受到学术上的否定。
近些年官方要求严格,负面期刊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发表的,但依旧代表着低水平。
“别管那么多了,给我安排个周刊,和自然科学沾边就行。”
“可以啊。”
“对咯,六绝户有没有明面上进行古生物相关鉴定的机构。”
“你在想什么啊。”白墨哭笑不得,“只有古董鉴定的。”
一些墓穴里倒出来的明器,几经周转能被洗白,六绝户会用自己的机构出具鉴定证明,将之送到正规拍卖行上亮相,提升行业地位。
“能测碳14吗?”
碳14测年法,通过测算物体内的放射性碳含量,鉴定对应物品所处的年份,也常用于化石鉴定。
“就离谱,你觉得这一测几万、十几万年东西像是文物鉴定机构需要的吗?六绝户挖到晚期智人的石斧了是吧?”
说来说去,白墨表示顶多找些类似地质研究的合作方,至少搞定了于闲今后论文中数据检测报告来源的问题。
周刊那边,于闲想插队的话分分钟安排,用不着提前投稿,只要不触及出版禁忌就都能发表。
再怎么样也比檀香大学下半月增刊的学报快。
到时吴千山的论文一公布,发现自己的研究方向落后于“负面期刊”,想来反应格外精彩。